《周礼》云:正岁年以序事。新年意味着一岁终,一岁始,看似周而复始,实则焕然一新。
在众多的节令中,中国人对春节的感情最深厚。新年意味着万象更新,之前所有的烦恼似乎都会随着撕下的日历消失殆尽。一切都是新的,一切都有无限可能。
新年也饱含对阖家团圆的美好向往,离家的游子不论地理上的距离多么遥远,只有回到亲人身边,舌尖触到熟悉的菜肴,再闻一闻氤氲的锅汽和爆竹里的烟火气,才是真正回家了。
而过年时,习近平的深情牵挂里 ,浸润了更多家国的意味。
守候
守岁,是新年期间最具仪式感的一件事。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饭,点亮灯火,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赶跑驱走。
习近平和彭丽媛都是忙碌的人,但是他们依然会在跨年夜中守岁。因为,疲惫之时想起家里还有一个人在守候和期待,总是一件幸福的事。
习近平与彭丽媛在厦门合影
1987年,时任厦门市委常委、副市长习近平与彭丽媛在厦门结婚,但也是聚少离多。
有一次,习仲勋跟妻子齐心、女儿习桥桥散步,问起习近平新婚后的第一个春节是怎么过的。习桥桥说:“去厦门了,在那边挺忙的。”齐心插话道:“下乡呢。”习桥桥接着说:“就是年三十晚上跟丽媛他们一家在家里吃了个火锅,然后第二天就外出了。”
之后,彭丽媛多次参加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在外地工作的习近平只要回北京过年,就会边看节目边包饺子,等她演出结束回家后才煮饺子一起吃。当时,彭丽媛还时常接受任务赴外地慰问演出,不少是边远艰苦地区,有时一走就是两三个月。只要条件允许,无论多晚,习近平每天都要跟她至少通一次电话,互致平安后才放心休息。所以彭丽媛说,习近平是“称职的丈夫”、“称职的父亲”。
习近平和彭丽媛两个人的互相扶持也一直为人们所称道。在2020年习近平首次地方考察中,云南的一个游客问到:“习大大,彭麻麻呢?”习近平笑着回答说:“没来。过年了都在家里忙着呢!”
如果说守候小家是情,那么守候大家,就是责。
2001年春节,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未能回家和父母一起过年。他给母亲齐心打去电话拜年。齐心叮嘱习近平:“我给你说儿子,你这么多工作,妈妈听了还挺高兴的。关键还不在于你来不来,只要你把工作做好了,就是对爸爸妈妈最大的孝心,这就是对家庭负责,也对你自己负责,这都一致的。”
问故
年前,习近平会去见一些故人。不论过去多少年,也不论地点和所谓地位相差多远。
1969年1月,未满16周岁的习近平,离开北京来到延川梁家河村插队,并在这里度过了7年时光。
当年,梁家河的生活异常艰苦。习近平曾有三个月没见过一滴油星,几个月吃不到一块肉。一年冬天,家里寄来几块钱,他和同学买了几斤冷冻的猪肉,还没来得及烧,就把肉切片吃了。那个时候过年,生产队会杀一两头猪,每个人才能分几斤猪肉。
几十年过去,习近平一直想回去看一看。
2015年春节前,已是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回到梁家河,他像寻常串亲戚一样和梁家河村民拉家常:“苹果销路怎么样?一亩收入有多少?有农贷吗?”“村民的医保都上了吧?孩子上学没问题吧?”他还自己出钱采办了饺子粉、大米、食用油、肉制品、春联、年画等年货,家家有份。
很多人的名字,习近平都能一口叫出。这些已经不再年轻但依然淳朴的村民,当年都是帮助过习近平的人。这份恩情,习近平铭记于心。
习近平和老师陈秋影(左二)
除了梁家河的村民,习近平牵挂的还有他的老师们。
初中语文老师陈秋影就是其中一位。习近平不仅会给陈老师拜年,2014年,习近平到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看望少年儿童时,还专门把陈老师请来,笑着对她说:“我还记得读初中一年级时,您教我们语文,把课文解释得非常好。”
习近平和耿飚一家合影
时任国防部长耿飚是习近平的另一位“老师”。从清华毕业后,习近平被分配到中央军委办公厅担任耿飚的秘书。后来在厦门任职,习近平逢年过节都会去看老首长,每次带一些海鲜,还会陪耿飚下棋。
当然,一些悲伤也不会特意避开新年。
习近平和贾大山(右一)
1997年春节前,习近平去正定看望了已经病得很重的老友贾大山。他坐在贾大山的床头,不时说上几句安慰的话。为了贾大山能得到休息,习近平只坐了一会儿便起身与他告别,并承诺一定再到正定去看他。
1997年2月9日,大年初三,习近平如约回到正定,留下了与贾大山生前的最后一张合影。11天后,贾大山去世。
挂念
“新年之际,我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习近平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党的十八大以来,每到春节前夕,习近平总是会抽出时间去基层访贫问苦、了解民情。
2013年2月3日,习近平来到定西市渭源县田家河乡元古堆村困难老党员马岗(中)家中看望。
2013年2月,这是习近平任总书记后的第一个春节,他来到自古“苦瘠甲于天下”的甘肃定西、临夏。习近平不顾山高沟深,道路陡峭,黄土飞扬,绕过九曲十八弯,入户看望老党员和困难群众。每户村民还收到了2袋面、2桶油、20斤猪肉、1床棉被、4副春联、3斤水果糖、3斤大板瓜子。学生们还有书包、文具盒、词典各1个。这些都是习近平送去的年货。收到年货的群众说,这是他们最幸福的一个春节。
2015年2月13日上午,习近平在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镇梁家河村看望村民,同他们回忆当年一起劳动生活的情景。
两年后的2015年春节,在陕北梁家河,他除了给乡亲们送上自己出钱采办的年货,还对革命老区脱贫致富进行调研,确保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2018年2月12日,习近平在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映秀镇考察时,同居民群众一起磨豆花。
2018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来到四川调研脱贫攻坚。一位村民告诉习近平,以前她生病了,以为是有鬼附身,后来村干部告诉她,“鬼”就是那些不讲卫生滋生的病菌。听了她的叙述,习近平接过话来说,过去的确是有“鬼”的,愚昧、落后、贫穷就是“鬼”。这些问题解决了,有文化、讲卫生,过上好日子,“鬼”就自然被驱走了。
2013年2月8日,习近平在北京市西城区环境卫生服务中心手帕口清洁站看望一线环卫工人。
每逢节庆假日,往往是环卫工人最忙最累的时候。习近平也牵挂着这些最普通的劳动者。
2013年,习近平还来到西城区环境卫生服务中心手帕口清洁站,深情地说,环卫工人是城市的“美容师”,没有你们的辛勤劳动,就没有城市环境的清洁美丽,就没有市民生活的安逸舒适。全社会都要尊重环卫工人。
在考察时,习近平还非常喜欢体验当地年俗。
2014年1月27日,习近平在锡林浩特市宝力根苏木(乡)冬季那达慕“五畜祈福”仪式上。
2014年1月,习近平冒着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去内蒙古兴安盟阿尔山看望林业职工,并且在冬季那达慕“五畜祈福”仪式上,按照蒙古族习俗,用无名指蘸上银碗盛着的鲜牛奶弹了三下,祝福来年风调雨顺,五畜兴旺,人民幸福安康。
2016年2月2日,习近平在江西省井冈山市茅坪乡神山村同村民一起打糍粑。
“打糍粑,烧米酒,杀年猪,炕腊肉。”一到腊月,打糍粑成了一些南方百姓的“头等”大事。2016年2月,习近平在江西井冈山神山村,“体验”了同村民一起打糍粑,留下了一张异常生动的照片。他对乡亲们说:“我对井冈山怀有很深的感情。这是我第三次来,来瞻仰革命圣地,看望苏区人民,祝老区人民生活越来越好。”
2020年1月19日下午,习近平在村民李顺发家制作佤族新年传统食物大米粑粑。
2020年1月19日,刚从缅甸出访回来的习近平,又开始了云南的考察行程。他来到腾冲市清水乡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看望乡亲们,了解脱贫攻坚情况。考察途中,习近平走进小卖部,询问什么商品最畅销,并和佤族村民一起体验制作大米粑粑,还敲响了佤族木鼓,祝愿国泰民安。
2017年1月24日,在河北张家口,习近平在张北县小二台镇德胜村村民徐学海家炸年糕。
北方地区,也有一些年味十足的吃食。2017年1月,在河北张家口,习近平先后走进困难群众徐万、徐学海、徐海成家看望。在徐万家看到家里摆的年货,习近平拿起油炸的“开口笑”品尝,说味道很好。习近平还问喝的用的水从哪里来,电视机啥时买的、能看多少频道,过年安排哪些活动。一家人你一言我一语作了回答,习近平听后说“我这就放心了。”看到徐学海家里在炸年糕,习近平还高兴地同他们一起操作。
2019年2月1日,习近平在前门东区草厂四条胡同,同朱茂锦一家人包饺子、聊家常。
而饺子,则是北方人民春节最常见的食物。2019年春节前,在北京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时,习近平边包饺子,边仔细询问他们日子过得怎么样、冬天用什么取暖、每个月的电费要多少、年货备齐没有,并祝愿他们生活幸福。
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越来越近,新气象越来越多。我们和习近平一样,都是幸福路上的奋斗者。让我们“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来源:学习小组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