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海内外传媒集团记者南宁报道)2025年6月25日,由广西侨办和广西侨联联合主办,南宁市侨办、梧州市侨办和华声晨报社承办的2025年海外华文媒体广西行活动在广西侨联海外联谊部蒙艳的陪同下走进梧州西江黄金水道建设现场参访,来自马来西亚、韩国、美国、加拿大等12个国家和地区的25位海外华文媒体人,以及来自广西区内媒体的6位媒体人共31位媒体负责人参加了梧州参访活动。
西江黄金水道建设是指对西江及其支流进行一系列改造和升级,旨在提升其航运能力和服务水平,使其成为连接广西与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水运通道。
西江黄金水道建设始于2009年,旨在将连接百色、崇左、来宾、南宁、贵港、梧州这六个城市的1480公里内河航道升级为千吨级以上的高等级航道。建设目标包括提升航道等级、增加码头泊位、提高吞吐能力,最终实现总吞吐能力超过亿吨的目标。
西江黄金水道建设具体措施和实施效果情况有,航道升级,通过筑坝蓄水、炸礁疏浚等措施,改善航道条件,提升航道等级。例如,肇庆段航道能力从1000吨级提升至3000吨级,有效保障了航道通畅和船舶航行安全;港口建设,以南宁、贵港、梧州三个主要港口为核心,建设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功能明确的港口体系。例如,肇庆港计划投资60亿元推动多个港口码头项目建设,新增吞吐能力约1亿吨;智慧航运: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推动智慧航运建设,提升航运效率和服务质量。例如,通过建立统一的数据平台,完善航运产业链信息共享与业务合作机制。
未来,西江黄金水道将继续推进智慧航运建设,提升航运数字化水平。同时,加强与其他区域的合作,如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等,进一步扩大西江黄金水道的辐射范围和影响力。

西江黄金水道建设的战略意义主要体现在,首先是建设西江黄金水道是实现江海联动、加快沿江产业布局与升级、形成沿江经济带的重要举措。通过西江黄金水道建设,可以促进桂东、桂中和桂西地区的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发展,形成层次清晰、布局合理、定位准确、优势互补的经济发展新格局。
其次,西江黄金水道建设有助于构建面向东盟国家的国际大通道及适应泛珠区域合作与发展的现代交通网络。通过便捷、经济的水陆交通网,吸引国内外的大企业、大投资、大项目落户广西,优化沿江区域产业布局,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扩大经济发展规模。
此外,西江黄金水道建设是积极参与多区域合作的有力举措。通过这一平台,广西能够更好地发挥区位优势,积极参与泛珠、泛北等多区域的双边多边合作,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与合作。
最后,西江黄金水道是广西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区域内煤炭、水泥等大宗散货和集装箱运输的重要任务。

西江黄金水道的智慧建设核心是通过数字技术重构航运生态,重点包含数字化航运平台+智能港口升级两大方向。
在航运全链条数字化方面主要有线上货运平台应用,开发船旺APP实现智能接单与结算,解决传统航运中货源不稳定、运费拖欠等问题。船主可实时匹配运单,平台通过区块链技术保障交易透明性,运费到港即结;大数据信用体系,宙斯科技联合华为云搭建数据平台,整合海事、气象等多部门信息,建立信用评价模型,优化运价预测和船舶调度。
在港口智能化改造方面主要有绿色智慧码头集群,肇庆推进“4+N”港口布局,封开、德庆等港区引入自动化吊装设备和新能源船舶,年吞吐能力提升至1亿吨,配套疏港铁路实现水铁联运;船闸统一调度系统,广西通过西江船闸运行调度中心实现10个梯级船闸联合调度,通航效率提升30%,3000吨级船舶可直达粤港澳。
延伸价值:智慧化使西江货运量增长25%,成为连接西南与粤港澳大湾区的物流主动脉。

西江黄金水道智慧建设对当地经济文化产生了显著影响,首先,西江黄金水道的智慧建设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通过提升航道等级和优化物流体系,西江黄金水道的运输能力显著增强。例如,3000吨级船舶可以从南宁直航粤港澳大湾区,内河运输能力超过1000万载重吨,比2010年增长了2.7倍。这不仅降低了物流成本,还吸引了大量货源,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梧州市依托西江黄金水道,加快打造“水公铁”多式联运体系,优化货源运输组织,实现了港产城园区的深度融合,推动了实体经济的降本增效。
其次,智慧建设提升了港口的服务能力和效率。例如,梧州港赤水圩作业区的吞吐量显著增加,长洲水利枢纽船闸的过货量从2021年的1.52亿吨增长至2024年的2.24亿吨,年均增长13.8%。此外,梧州市开通了多条外贸集装箱班轮航线,为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特色产品提供了高效低成本的国际物流通道2。这些措施不仅提升了港口的吞吐能力,还促进了外贸的发展。
最后,智慧建设对当地文化旅游也产生了积极影响。例如,郁南县依托西江黄金水道开发了多个旅游景点和码头,丰富了游客的体验,推动了水上旅游业的繁荣。这些措施不仅吸引了游客,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多元化发展。(记者/续炳义,媒体人、江苏大学特聘教授、山东省侨联海外顾问、海南省侨联特聘专家、国际华文媒体联盟主席、国际文化产业智库主席、马来西亚海内外传媒集团主席、海内外杂志社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