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海内外传媒集团记者、国际华文媒体联盟记者、海内外杂志社记者武汉报道)2025年4月15日,由中国侨联指导, 湖北省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办, 武汉市归国华侨联合会、宜昌市归国华侨联合会、 襄阳市归国华侨联合会荆门市归国华侨联合会承办的“追梦中华·知音湖北”---2025海外华文媒体荆楚采访行活动在湖北省侨联党组成员、副主席王慧萍的带领下走进襄阳市参访,来自马来西亚、科特迪瓦、美国、加拿大、委内瑞拉、俄罗斯、埃及、尼日利亚、中国澳门等17个国家和地区的20位华文媒体,以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湖北日报、湖北电视台等国内媒体参加了参访活动。湖北省侨联文化公益部的领导、襄阳市侨联主席刘红、襄阳市侨联副主席兼秘书长王欢等陪同参访。
襄阳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汉江流域中游,地处鄂、豫、渝、陕毗邻地区的枢纽部位,以城居襄水之阳而得名。1949年,成立襄阳地区行政专署;1950年,襄阳、樊城两镇合二为一组建襄樊市(县级),隶属襄阳地区行政专署;1979年,襄樊市(县级)升格为省辖市;1983年,撤销襄阳地区,所辖行政区域并入襄樊市(地级);2010年12月9日,襄樊市正式更名为襄阳市。版图面积1.97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27.97万人;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20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69万人。襄阳是党中央、国务院明确的中部地区重点城市、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和重点支持的省域副中心城市,辖3县(南漳、保康、谷城)、3市(枣阳、宜城、老河口)、3区(襄城、樊城、襄州),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东津新区)和省级鱼梁洲旅游经济开发区。2024年,经济总量达6102.41亿元。

襄阳历史悠久。西周及春秋时期为楚国都城所在地,西汉初年始置襄阳县,自东汉献帝初平元年(190年)荆州牧刘表徙治襄阳始,历来为府、道、州、路、县治所,建城史长达2800多年。襄阳是楚文化发源地、汉水文化核心区和三国文化之乡,拥有古隆中、襄阳古城、习家池、米公祠等700多处名胜古迹,于1986年入选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渠(白起渠)于2018年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楚先人在襄阳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开启“一鸣惊人”“问鼎中原”的霸业;汉光武帝刘秀在舂陵(今枣阳市)起兵,开创“光武中兴”盛世;《三国演义》120回有32回故事发生在襄阳,诸葛亮在襄阳隆中躬耕十年,从隆中对策划天下三分到杜预坐镇襄阳平吴,三国历史始于襄阳终于襄阳。襄阳是楚辞大家宋玉、历史学家习凿齿、山水田园派代表诗人孟浩然、书法宗师米芾、《枫桥夜泊》作者张继的故乡,王维、李白、刘禹锡、白居易、范仲淹、欧阳修、苏轼等均在襄阳留下诗篇,《唐诗三百首》有近十分之一篇目与襄阳相关。襄阳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史上共有172次著名战争发生在襄阳,南宋军队在襄阳对抗蒙古铁骑围攻长达六年,让“铁打的襄阳”闻名世界。
襄阳区位优越。自古就是通江达海、北上南下的陆路水路交汇枢纽,东瞰吴越、南遮湖广、西带秦蜀、北通汝洛,凭借“南船北马”“七省通衢”的交通优势,多次成为全国性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中心。清代地理学家顾祖禹曾在《读史方舆纪要》中写道,“以天下言之,则重在襄阳”“盖天下之要膂,襄阳实握之”。襄阳是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全国铁路枢纽城市、国家级功能型流通支点城市,基本形成“铁水公空”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呼南、武西、郑渝及合襄(规划)高铁和浩吉、汉丹、焦柳铁路在襄阳交汇,是全国为数不多的拥有“米”字型高铁网络布局的地级市;汉江千吨级航道可通江达海;襄阳机场国内航线基本覆盖各直辖市、省会城市和副省级城市;所有县市通2条以上高速公路。

襄阳产业齐备。作为国家重要老工业基地,拥有41个工业行业大类中的39个,形成以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汽车)为龙头,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医药化工等为支柱的产业体系,连续多年入列先进制造业百强榜单。襄阳是全国知名的汽车城,东风出山首站就在襄阳,2024年汽车产业产值1398.3亿元;是全国三线军工企业重要聚集地、全国“军转民”试点城市,拥有18家军工企事业单位;是新能源汽车、军民融合、再生资源利用等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示范城市,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襄阳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粮食产能稳定在百亿斤,猪牛出栏量全省第一;是第二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2024年旅游收入超过800亿元;拥有华为公司襄阳云基地、移动公司襄阳云计算中心、联通公司东津云数据中心,数据中心算力、资源承载力居全省前列。
襄阳资源丰富。地处我国二三阶梯分界线与南北地理分界线的交汇地带,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降水适中、光热充足,自然资源禀赋优越。现有维管束植物189科828属1698种,分布有国家级珍贵树种61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4种,陆生脊椎野生动物478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10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50种。钛矿(金红石)探明储量居全国首位,硅石矿资源储量、铝土矿及软质耐火粘土探明储量均居全省第一,磷矿保有储量22.68亿吨、远景储量30亿吨,居全国八大磷矿第4位,被称为“中部磷都”。

襄阳生态良好。中心城区襄城、樊城、襄州、东津四片区环抱鱼梁洲生态绿心,形成“一心四城”空间格局,荣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成功入选全国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首批国家级碳达峰试点城市。金庸曾盛赞襄阳“借得一江春水,赢得十里春光,外揽山水之秀,内得人文之胜”。境内大小河流985条,汉江水质保持在Ⅱ类标准,是我国内陆水质保持最好的河流之一,森林覆盖率42.97%,有国家湿地公园6个,湿地面积195万亩,自然保护地面积达252万亩,保康县、南漳县、谷城县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县。
当前,襄阳正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全面实施工作目标化、目标项目化、项目工程化、工程责任化、履责考核序位化等“五化管理”,大力推进立项争资、招商引资和达产释能、技改提能、强链聚能等“两资三能”工程,整体提升发展能级、发展速度、发展质效、发展后劲,奋力打造中西部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为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作出襄阳更大贡献。(记者/续炳义,媒体人、江苏大学特聘教授、湖北省侨联海外顾问、海南省侨联特聘专家、国际华文媒体联盟主席、国际文化产业智库主席、马来西亚海内外传媒集团主席、海内外杂志社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