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华媒  >> 查看详情

潼关非遗:南街背芯子

来源: 海内外资讯  日期:2023-04-13 14:55:36  点击:76389 
分享:

      (马来西亚海内外传媒集团记者、国际华文媒体联盟记者、海内外杂志社记者联合报道)4月8日,由中国侨联指导,陕西省侨联主办的“追梦中华·华夏寻根”2023海外华文媒体陕西采访行活动在中国侨联信息传播部左志强部长和陕西省侨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兼秘书长尚小红的带领下走进潼关参访,来自马来西亚、加拿大、美国、埃及、德国、俄罗斯、菲律宾、瑞典、阿根廷、中国澳门、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17家华文媒体,以及央广总台、新华社、人民网三家涉侨中央媒体参加了本次采访活动,渭南市侨联党组书记、主席刘建军,渭南市侨联副主席岳森等领导、潼关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蒋永丽,潼关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燕晓骢等领导等陪同参访。

 

 

       潼关南街芯子是产生于古潼关南街辖区境内的汉族民俗舞蹈,相传古潼关芯子起源于唐朝贞观年间,其间举行盛大庆典活动时,有人为了让小孩能看上表演,把孩子架在肩上,顶在头上,有人用木头做成特制的“木架”让几个孩子同时站在分开的支叉上观看,以后有人将这种方法演变为铁制的芯子,表演出多种花样,供人们玩赏取乐。


       潼关南街背芯子通常在每年的正月初九上九会、三月十五河坝会等节日庆典及重大活动时表演,以高、险、奇、巧、悬为特点。多取材于历史不同时期的人物和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如《打渔杀家》、《天仙配》、《封神榜》等,从造型上讲,有刀尖上站人、算盘珠上立人、烟袋锅上立人、雨伞尖和扁担两头站人等,每组芯子都有3—5米之高,并且还能旋转自如。背芯子在表演形式上,可用锣鼓伴奏,也可用音乐、口技伴奏。它的入场、出场和进退都有讲究,有双龙摆尾、二龙出水、走四方、四盏灯、小蝴蝶等队形,背芯子者舞步翩翩变化多端,芯子上面的小演员彩衣飘飘,令人目不暇接。  

 

 

       21世纪,新生力量崛起,芯子队伍规模扩大,参加多次演出,如人民大会堂"百花迎春"、中央电视台"欢乐中国行",西安大唐芙蓉园的大型展演活动等,使潼关南街背芯子名扬海内外,达到了新的高潮。   

       2009年潼关南街背芯子被列入陕西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相关新闻

    暂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