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从永嘉县民政部门获悉,截至今年10月,全县领取高龄津贴的90周岁以上老人共4343人,数量居全市首位,其中90-94岁3400人,95-99岁764人,百岁以上179人。
根据今年第四季度数据统计,桥下镇是永嘉90岁以上人数最多的一个镇,共408人。沙头镇百岁以上23位,为全县百岁以上寿星最多的镇。其中,永嘉最高寿的两位老人分别来自沙头镇和金溪镇,均为107岁。
长寿老人:谢圣杰
人物名片:男,107岁,1913年出生,永嘉县沙头镇新星村人喜欢坐在家门口嚼豌豆
今年107岁的谢圣杰老人,腿脚利索,耳朵灵。有人站在50多米远的地方喊他,他也能听见。知道有人喊他,他会举起手放在额头,左瞧瞧,右看看,打探声音的来源。记者问他多少岁,叫什么名字,他都能回答得上来。“头脑还是很灵清的,身体也好,就是偶尔会肚子痛,其他没什么大问题。” 老人的小儿子谢用华说。别看老人牙齿已经掉光了,但是嚼豌豆的功夫还在,平日里,他喜欢坐在家门口,嚼上几颗豌豆,有时候还会嚼些饼干、麦饼。在吃的方面,他没有多大讲究,就是爱吃鱼,几乎顿顿离不开。在他住的房子门口,有一株杨梅树的小苗长势正好,“这是父亲上个月种下的。”谢用华说,父亲平日里喜欢干农活,这可能是他长寿的秘诀之一。“直到去年他还能下地种南瓜、种蔬菜。”平时没事的时候,他也会拄着拐杖去后门的田地里除除草。
谢用华说,父亲的好身体可能也跟他年轻时当过兵有关。老人过去是名抗日战士,据家里人介绍,老爷子过去是一名机关枪手。记者到的当天,有人问他:“机关枪怎么握,是不是用左手?”他马上反驳,不对,是右手。顺便还能比划一下握枪的姿势,手指的摆放位置。“你要问他过去的打仗经历,他能跟你念叨很久。”谢用华说。
在后来的多场战役中,老人表现英勇。在几份永嘉县复员退伍军人材料中,写着谢圣杰老人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公安部队”“作战24次”“立二等功三次”“立三等功三次”。去年,老人收到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拿到的时候他笑得特别开心,连说了好几个‘好,好,好”。谢用华笑着说。
泮爱华
人物名片:女,104岁,1916年出生,永嘉县沙头镇人爱吃肉不爱生气出生于1916年的泮爱华老太太今年104岁了,现在和儿子儿媳住在一起,平日里,儿媳谢碎翠负责照顾她的生活起居。谢碎翠说,老太太耳朵不大好使,但人很精神,每个月该领多少补贴都记得,还能认人,家里这么多小孩,她都认得,能叫出谁是谁家的孩子。在饮食方面,老太太是个“狂热”的肉食爱好者,几乎顿顿都要吃肉。“如果有两天没买肉,她就会念起来,让我去街上打点肉。”谢碎翠说,老太太的饭量也不错,每顿都能吃大半碗米饭,有肉的话还能多吃两口。问起老太太的长寿秘诀,家里人都说她心态好,不怎么生气。街坊邻居也说,老太太是个很善良的人。老太太家种了点蔬菜,偶尔会遇上有些人“顺手牵羊”,她也从来不去追究,不仅自己不追究,她还会劝生气的儿媳,开导她:“人家肯定也是没办法了才会拿我们的菜,再说这么多菜我们也吃不完,就给人家一点没关系的。”谢碎翠说,前几年有一回她去温州市区待了一个星期,回家后发现米缸里的米怎么少了一大半。后来听邻居说,原来自己不在家的时候,有乞讨人员来家里,母亲给他们舀了不少米。“平时遇上饭点,如果有乞丐过来讨饭,老太太也会把自己的饭让给他们,还邀请他们上桌一起吃。”谢碎翠说。平日里,镇上会有志愿者定期过来帮老人剪指甲,老太太总觉得麻烦人家不好意思,都会婉拒掉。老太太还有一个习惯,每天爬楼梯。家里的卧室和餐厅都在二楼,她每天要上下好几趟楼梯,每次都要爬二十几级的台阶。虽然腿脚不太灵活,平时走路也要靠撑在椅子上推着椅子往前走,但是走楼梯时,老太太还是坚持自己走。每次她都两手扶着栏杆,一级一级往上挪,谢碎翠就跟在后面护着她,防止她向后仰。老太太的兄弟姐妹也都很长寿,年纪都在90岁以上,目前都在世。
作为我省首个“中国长寿之乡”,为保障老年人安享晚年,永嘉通过建立高龄津贴发放制度,对90岁以上的老人分三个等次进行补贴。
90-94岁老人每人每月补贴100元,95-99岁老人每人每月补贴300元,100岁以上老人每人每月补贴800元,其中百岁及以上老人高龄津补贴金额全省最高。
目前,永嘉高龄津贴发放的标准和金额均排名全市第一、全省前列,第四季度发放高龄津贴213.72万元,所有津贴款均通过银行直接发放到个人帐户上。申报条件为具有永嘉户籍且年龄达到90周岁以上(含90周岁)的高龄老人,可由家属携带老人身份证、户口本、银行卡(存折)到户籍所在乡镇(街道)社会事务办申请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