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下镇主打纽扣代加工,黄田街道主打五金代加工,碧莲镇主打发夹代加工……在永嘉县的山区和农村,有3万多人在家门口从事来料加工。10月12日,2020国家扶贫日浙江主场活动上,浙江省首次发布精准扶贫十大案例,作为扶贫的“浙江密码”,永嘉县来料加工带动就业致富,入选其中成为就业扶贫案例。
“我原来在市区打工,现在孩子在桥下镇上读小学,我们一家人就搬回了镇上。做点手工,时间灵活,家里也顾得上。”在永嘉县桥下镇的一家衣服来料加工点车间里,几十台缝纫机同时运转,胡大姐和几十位妇女熟练地缝线、收边、熨烫,道道工序有条不紊。这个加工点里,工资按件计算,人均一天工资100元左右。桥下镇泾渭路是当地来料加工一条街,集聚了79家来料加工点。
“永嘉县来料加工产业起步较早,有10多年历史,涉及产品有11大类50多个项目,如服装及其装饰类、扣类、钻类、鞋帮类等。”永嘉县来料加工经纪人协会会长潘佰欢介绍,当地成立了温州市规模最大的来料加工协会,通过建立“统一报酬、统一培训、统一货源”的抱团发展模式,大力引导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外贸企业下乡发展来料加工业务,实现在家“小”就业,汇集“大”产业。
残疾人之家来料加工点
永嘉县聚焦家庭妇女、低收入农户等山区农村留守群体,以城乡劳动力供求衔接为抓手,业务网点遍及全县500多个村(社),职业经纪人686名,从业人员达3万余人,每年发放加工费6.5亿元,其中低收入农户从业人员6000多人,人均增收1.5万元以上。
“我们以协会为载体,抱团取暖,打响区域品牌,实现来料加工业长足发展。”潘佰欢表示,协会有40余名业务员承接全国各地订单,分发给各来料加工点。加工点的负责人不需要担心订单、原料等问题,只需负责监督加工质量,落实加工任务。协会一方面协助县政府制定和落实相关措施和优惠政策, 另一方面整合培训资源,进一步壮大协会抱团能力。
据了解,除永嘉之外,温州市遵循“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思路,依托城镇轻工产业发达的优势,推行“行业协会一对一、点对点帮扶重点镇街”模式,引导移民下山和集中搬迁小区发展来料加工。近3年,全市来料加工累计带动1万多户低收入农户增收。如泰顺县结合生态大搬迁,实现49个农民异地搬迁小区(点)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