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海内外传媒集团记者、海内外杂志社记者、国际华文媒体联盟记者中国成都报道)2021年5月17日至22日,来自海内外的15家华文媒体和中央媒体,在中国侨联信息传播部左志强部长的带领下走进中国四川省,参加由中国侨联、四川省委宣传部指导、四川省侨联主办的 “追梦中华•感知四川”2021海外华文媒体四川采访行活动,让海内外记者用相机拍下精彩的瞬间景象,留下永恒的记忆;用记者手中的笔和纸,把厚重文化的美丽四川,耀眼的川渝文化写出来,发出去;用全球海内外华文媒体的优势,旗帜鲜明、大张旗鼓的宣传四川,让世界更加了解四川,记住四川,向往四川,投资兴业四川。
羌族至今保持着古老的人生礼仪。 孩子出生后,女婿要携礼向岳母家报喜。亲友带着衣物、祝米、鸡蛋和挂面看望产妇。有的地方,有生子后在门前挂靴的习俗,若生女,鞋面向上,若生男,鞋面朝下。生子后,要请释比做法,忌讳生人到家。羌族姓氏普遍为汉姓。一般随父姓,取名的方式不尽相同,有的请释比取名,有的由长辈或按照个人意愿来取名。孩子满月和满岁后,家人还要宴请亲友吃“满月酒”和“满岁酒”。孩子脖子上戴长命锁,以避邪祛病,保平安健康。
羌族男子在年满十五周岁时要举行成年礼(冠礼)。一般在农历十月至十二月举行。届时,请来亲朋好友,围着火塘而坐,受冠礼者身着新衣,朝家中神龛下跪叩拜,并接受释比代表天神馈赠的礼品——用白色公羊毛线栓系的五色布条,作为护身符围在脖子上。再由族中长辈叙述祖先历史,或由释比诵经祷告,祭祀家神及诸多神灵。
待客:客人到家,羌族会鸣枪放炮表示欢迎,并让客人坐上位,主人献茶敬酒表示祝福。有挂红习俗,表达对客人的尊敬、对新人的祝福、对英雄的敬仰和赞美之情。
敬老:羌族有敬老的传统。人们饮咂酒时,先由年长者用羌语致开坛词,意为向神灵祈福,然后依照辈份高低、年龄大小、主客身份顺序,用酒杆吸饮。宴席中老人坐上位,待其就座,其他人才能坐下。路遇老人,要尊称、让路。歌舞时由老人领唱。讲究为老人祝寿。
语言:羌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分北部和南部方言。
北部方言通行于茂县北部的赤不苏区、较场区,中部的沙坝区,松潘县的小姓乡、镇坪乡、白羊乡以及黑水县的大部分地区,下分芦花、麻窝、茨木林、维古、曲谷、镇坪、三龙、黑虎、沟口渭门9种土语。南部方言通行于理县、汶川县和茂县南部,下分雁门、龙溪、绵虒、蒲溪、木卡和桃坪6种土语。
由于与汉族频繁交往,很多羌族能讲汉语、用汉文。 直至20世纪80年代,羌族结束了没有本民族文字的历史。1989年5月,按照羌族人民的愿望,根据党的民族政策, “四川省羌族拼音文字方案创制领导小组”成立,经过多年的调查研究,创制组完成了以26个拉丁字母为形式的《羌族拼音文字方案》(草案)设计,该方案于1993年通过有关部门审定。随后,羌文在茂县、汶川县、理县和松潘县的羌语分布区推行。
文学:民间文学主要靠人们世代口授和长期歌唱而传承,是羌族人民集体创作的结晶,题材广泛,有传说、寓言、故事、神话等,反映了羌族的历史、生活、习俗和思想感情,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艺术特色,是羌族珍贵的文化瑰宝。如,叙事长诗《木姐珠与斗安珠》歌颂了羌族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反映了人们不畏神权,追求自由婚姻的美好愿望;英雄史诗《羌戈大战》,由序歌、羊皮鼓的来源、大雪山的来源、羌戈相遇、重建家园五部分组成,反映出古羌人在历史上曾有过的迁徙记忆。
民歌大多是见景生情,即兴发挥,抒发出唱者不同的心境。主要分酒歌、山歌、情歌、时政歌、劳动歌、喜庆歌、丧祭歌等。其中,酒歌是专门在饮酒时唱,由老人引领,众人相和,内容多为颂扬英雄、先辈功绩和欢迎客人,礼仪性强。在松潘县小姓乡、镇坪乡、茂县赤不苏、较场等地至今还流行多声部民歌,演唱技巧独特。不仅有二声部、三声部、五声部、多声部,还有合声民歌的不同组合形式。
体育:羌族民间体育种类繁多。如推杆、拳下翻身、抱蛋、仰卧抱杆起、扭棍子、摔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