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头条  >> 查看详情

潮州文化对侨居地及华侨文化的影响(六)

来源: 海内外资讯  日期:2019-09-15 22:09:38  点击:6594 
分享:

(六) 潮州工夫茶的交际功能 

潮州茶文化是岭南茶文化的又一重要系列,而尤以“工夫茶”为著称。“工夫”,本为茶名,后演化为烹茶方法。《清朝野史大观·清代述异》称:“中国讲求烹茶,以闽之汀、漳、泉三府,粤之潮州府功夫茶为最。” 据翁辉东《潮州茶经》称:“功夫茶之特别处,不在茶之本质,而在茶具器皿之配备精良,以及闲情逸志之烹制法。” 

潮州工夫茶,起于明代,盛于清代,成为潮州地区饮茶习俗的文化现象,是潮州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潮州工夫茶,在潮州人生活的地方不分雅俗,十分普遍,均以茶会友。不论是公众场合还是居民家中,不论是路边村头还是工厂商店,无处不见人们长斟短酌。品茶并不仅为了达到解渴的目的,而且还在品茶中或联络感情,或互通信息,或闲聊消遣,或洽谈贸易,潮州工夫茶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容。儒雅人家的工夫茶特讲究,有茶童(戏称“风炉县长”)专侍,挑担、入山、浮水,临清溪而烹茶,观山水而论道,赋诗辞而抒情,别有一番情趣。工夫茶乃文人骚客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雅事,故在许多诗文中均言及工夫茶,如近代诗人丘逢甲从日本回国后,在潮州生活时作《潮州春思》诗六首,其中一首记述春日烹品工夫茶的情景,曰:“曲院春风啜茗天,竹炉榄炭手亲煎。小砂壶瀹新鹪觜,来试潮山处女泉。” 

潮州工夫茶可以说在潮州人所到之处必有之。由于这种独特文化,与潮州人接触者也颇倾关注之情,成为关注潮州文化、潮州人的焦点之一。在香港举办的一届国家潮人年会,时任署理行政长官的曾荫权,也于百忙中出席此届潮州商会会董就职典礼。曾荫权对潮州“工夫茶”兴趣颇深,被问及工夫茶味道如何时,曾荫权笑言不知道怎么形容,还自嘲自己是“老粗”,尝不出真正茶香。在一旁的长江实业集团副主席、李嘉诚长子李泽钜对此却甚有心得,坦言工夫茶就如同潮州人的“咖啡”,每天非品不可,还饶有兴趣地与在场记者大谈特谈“工夫茶经。 

(七) 潮州工艺的雀噪声名 
潮州地处粤东富饶的韩江三角洲,这里地理形势得天独厚,水陆交通畅利,手工业发达,陶瓷工艺形成了独特的地方风格,2004年4月12日中国轻工联合会和陶瓷协会授予潮州为“中国瓷都”的称号。 

潮州陶瓷历史悠久,从出土文物看,早在新石器时代的6000年前已普遍使用陶器。北宋时潮州陶瓷业繁荣发达,潮州笔架山的北宋窑址,其产品主要是以外销为主,品种繁多,值得注意的是潮州窑出土的高鼻卷发瓷西洋人头像和一批瓷西洋狗。瓷胎细密纯净,釉色有白釉、青釉、黄釉和酱褐釉,青白釉数量最多。瓷器的纹饰以划花为主,其次是雕刻和镂孔,印花很少见。清代,潮州瓷业中心移到近郊枫溪,并保持着一定的生产规模,继续生产出口瓷器。如清代文献《瀛环志略》婆罗洲条载有“每年广、潮二府有数船入港贸易,获利甚厚”。史料记载,称潮州“南洋交通畅达,日用粗瓷大旺”。潮州人最早的出洋,与陶瓷贸易有着重要的联系。 

1978年,朝鲜领导人金日成访华,邓小平将潮州枫溪自行研制的高达1.3米、内外三层的“友谊通花瓶”作为国礼送给金日成,其造型之精美、技艺之精湛,令人叫绝。一时之间,潮州工艺陶瓷在海内外名声大噪。 

潮州的工艺陶瓷,在继承传统艺术的基础上,汇集了潮州木雕、石雕、嵌瓷艺术的技法。而潮州木雕、时雕等工艺在海外也声名大噪,如新加坡“国家第五建筑”的“资政第”的木雕、石雕其技艺之精湛,让人叹为观止。 

(八) 潮州民俗延伸海外 

潮州人的宗族观念厚重,信仰习俗独特,文化意识强烈,乡土情感浓厚。因此,潮州人出洋也不忘把故土的风俗带到所到之处,这是对文化的认同、尊崇,是精神的需要,是族群的辨识与团结的需要,是思乡报本的根源。敬神、祭祖是潮州民俗的重要内容。 
因此,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元、中秋、冬至等在潮州民俗中都有着特别的演绎。海外潮州人也自然重视这些民俗活动,还有潮州人庆神诞的民俗活动尤为特别。而这些活动,在旅居历史长、聚居人数多的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柬埔寨及香港、台湾等国家或地区更是气氛浓烈。如新加坡的粤海清庙,主要供奉玄天上帝、天后圣母和历代先贤,自19世纪30年代,由当地潮商依例举行祭祀仪式,后来成立的潮州八邑会馆依然一脉相承地履行此例俗。香港的天后圣母诞、土地伯公生和盂兰盛会,也都是潮州人同欢共庆的节日。而族亲聚集的地方,每年还有宗祠祭祖活动。 

这是对潮州文化的彰显、弘扬,也是潮州文化本质特性的体现,同时也又因此必然成为潮州文化的一个内容。 


全文完:(资料来源: 作者: 圣徒)

相关新闻

    暂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