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头条  >> 查看详情

侨眷的生命线:侨批文化

来源: 海内外资讯  日期:2019-09-07 13:34:12  点击:6617 
分享:

(【快讯】国际华文媒体联盟记者、马来西亚海内外传媒集团记者、马来西亚海内外资讯网记者、马来西亚《海内外》杂志社记者、奥地利海内外杂志社记者联合报道)2019年9月6日下午,中国侨联信息传播部左志强部长带领14个国家和地区21家海内外华文媒体高层负责人,在广东省侨联和汕头市侨联等领导的陪同下来到汕头侨批文物馆参访,何为侨批,看了才知道,这是一封来自海外的家书,里边有汇款单,还有包裹单,这是海外华人华侨和侨眷的智慧,更是一种侨批文化的存在。 

汕头侨批文物馆是由香港知名人士庄世平先生、饶宗颐教授倡导,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持建立的,是中国首家侨批文物馆,位于汕头开埠发源地的外马路18号,总面积200 多平方米。该馆有“潮汕侨批文化图片展”,展出包括“侨批的历史轨迹”、“华侨侨眷生命线”、“侨批文化的研究”、“筹办侨批文物馆”四个部分的照片200幅,还陈列部分侨批原件、送批用具等文物。 

 “潮侨”是中国华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移民历史悠久,而且移民数量众多,与潮汕本土的总人口相当,故有“海内一个潮汕,海外一个潮汕”之说。他们对祖国和侨居国均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特别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他们所做的贡献更加值得称道。我有幸直接参与创建汕头经济特区,对此更有深切的体会。汕头能成为全国五大经济特区之一,主要是因为它所在的潮汕地区是著名的侨乡,中央领导人在汕头视察时,无不强调海外“潮州帮”(即潮籍侨胞)对加快经济特区以至整个潮汕地区发展的重要性。海外侨胞对祖国、家乡建设的深情厚谊,也让我刻骨铭心,感动不已。  

 最能反映潮汕华侨移民史、创业史的物证之一就是侨批。2005年,汕头市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合作,将收藏的八万封侨批原件影印出版,并定名为《潮汕侨批集成》,使这一珍贵的文化遗存得以传世。它不仅为学术界提供了丰富、翔实的历史资料,也大大地充实了潮学的内涵。汕头市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多年来致力于收藏侨批文物,至2013年8月已收藏侨批原件、复印件12万多封。  

著名的国际汉学大师、潮学研究倡导者饶宗颐教授,多年来对侨批文化给予极大的关注。1991年,汕头市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成立,翌年饶宗颐教授在研究中心第二次理事会上就首次倡导设立潮州学,认为潮州学应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后来他在阐释潮州学的内涵时,多次说到侨批。1999年11月,他在“潮学讲座”上进一步提出,潮学最有标志性的是侨批,它与徽州的契据、契约的价值相当。在他的倡导下,汕头市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着手开展侨批的征集、收藏、整理和存档的工作。2003年11月, 《侨批文化》专刊出版。2004年4月,正式成立国内首家以侨批为主题的文物馆——侨批文物馆。同年11月,举办了首届侨批文化研讨会。2005年《潮汕侨批集成》的出版使“侨批文化工程”建设又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侨批的数量理应很大,但由于历史久远及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绝大多数已经散失,尽管收进《潮汕侨批集成》的可能只是“沧海一粟”,但依然不失为“潮州帮”移民史、创业史的证物和缩影。这些侨批,见证了广大潮籍侨胞对中华民族艰苦奋斗、开拓创新、诚信笃行等优良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见证了他们在侨居国做出的重大贡献和牺牲,见证了他们对祖国的无限深情和对家乡亲人的眷恋与关爱……所有这些,都将极大地鼓舞、鞭策后人奋发图强,努力建设好自己的祖国、家乡,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侨批,简称作“批”(在福建方言、  潮州话和梅县客家话“信”为“批”,不仅仅是闽南方言,福州一带的方言也是这样指称的,迄今为止仍旧是这般指称),俗称“番批”、“银信”专指海外华侨通过海内外民间机构汇寄至国内的汇款暨家书,是一种信、汇合一的特殊邮传载体。广泛分布在福建、广东潮汕地区暨海南等地。闽南话把书信叫“批”,闽南华侨与家乡的书信往来便是“侨批”。 

福建、广东与海南三省,是我国的著名侨乡,三省分布在世界各地的侨胞有数千万之巨。早年,华侨先辈为生活所逼或为逃避战乱谋求生存,冒险泛海南渡、前往东南亚及其它国家。他们刻苦耐劳、奋斗拼搏、朴实守信、克勤克俭,并将来之不易的血汗钱托寄回家乡,力尽赡养父母妻儿及家(族)人的义务;有的还捐资家乡各种公益事业,扶贫济困;更为普遍的是通过积蓄谋求发展,争取早日返回祖国故里与亲人相聚。由于在三地侨胞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各国,而我国迄至清末,金融邮政机构尚未建立或极不完善,因此海外侨胞捎回家乡的款项和信息,主要是经由“水客”、“客头”及海内外的侨批馆递送。这种海外侨胞通过民间渠道及后来的金融邮政机构寄回国内的赡家汇款暨平安家书,就叫做了“番批”或“银信”,清末有专门从事该业的行郊,叫做“批郊”,如福建漳州郭有品之“天一批郊”,即后来成为侨批业翘楚之“天一信局”;民元以后,这类银信才改称为“侨批”。 

侨批是华侨移民史、创业史及广大侨胞对所在国和祖国经济社会发展所作贡献的历史真实见证,有着深刻文化内涵和较高的研究价值。一封侨批就是一个故事。其中,有父亲为刚出生却不曾谋面的孩子取名的;有儿子问候年迈双亲的;有父亲要求赎回被卖女儿的;有父母鼓励儿子发愤读书的(来批);也有国内侨眷盼儿早日回归,或是惦念着海外的亲人,终日以泪洗面、望眼欲穿的(回批)…… 

一封封侨批,浸透着海外侨胞的血泪和汗水,蕴含着他们对祖国、故里和亲人的一片深情,昭示着他们对家乡、骨肉的责任感。侨批反映出来的海外侨胞“热爱祖国、情系故里、吃苦耐劳、勇于开拓、笃诚守信”的精神,可以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拓展,因此,侨批被视为华侨历史文化的“敦煌文书”,值得我们去作进一步重的视和深入地研究。

相关新闻

    暂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