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华人  >> 查看详情

华阴老腔的特点

来源: 海内外资讯  日期:2021-04-08 15:57:33  点击:10936 
分享:

 
       (马来西亚海内外传媒集团记者、海内外杂志社记者、海内外资讯社记者、国际华文媒体联盟记者联合报道)2021年4月7日,来自马来西亚、美国、加拿大、意大利、西班牙、法国、委内瑞拉、埃及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18位海外华文媒体记者,以及来自人民政协报、中新社、海内与海外杂志社记者一行,在陕西省侨联副主席兼秘书长尚小红等领导、以及中国侨联信息传播部相关人员的陪同下走进渭南市参访。


 
       老腔实在是一种很小的戏种,是以皮影的形式进行演出的戏曲剧种。它只需五人就可撑起一台戏:签手(指挥皮影)、副签手、前首(主唱)、后台、板胡。但这个剧种里,“生旦净末丑”却一样也不缺。只不过,这五种角色都由主唱一人担纲。因此,主唱的嗓音天赋就尤为重要。自家的木凳,自制的琴弦,口耳相传了千年的唱词唱腔,这种土得掉渣的、独一无二的、震撼人心的老腔,就以这样的原生态,被原封不动地请到了大都市大剧院那豪华的舞台上,也被请进了央视的演播大厅。老腔,以这种最原始的风貌出现,却得到了最广泛的认同。华阴老腔生于张氏家族。长期以来,久为华阴县市泉店村张家户族的家族戏(该音乐只传本姓本族,不传外人)。张喜民、张新民、张军民、张拾民,是华阴老腔正宗传人张全生的儿子,他们保存着老腔自乾隆年间传下来的百余个戏本。这些戏本几乎全是北宋、金、元时期民间流传的西周、列国、三分天下、唐宋故事。翻开本子,可以看到用毛笔竖排记载下的一段段唱词。剧本大多由清朝流传至今,随着年代的久远,纸质已开始发黄变脆,好在艺人们早已对唱词铭刻于心,平时剧本几乎不用,只有重要的时刻才会拿出来展示一下。

相关文章

    暂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