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海内外传媒集团记者珠海报道)2025年10月17日,由人民日报海外版主办,人民日报海外网承办的第六届海外华文新媒体论坛暨珠海(产业线)采访活动在人民日报海外网的组织带领下走进珠海北山古村落参访,来自马来西亚、罗马尼亚、美国、加拿大、日本、南非、英国、西班牙、希腊、埃及、菲律宾、柬埔寨、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等地的40多位华文媒体代表参加了本次采访活动。人民日报海外网副总经理石景才等领导陪同参观考察。
珠海北山古村落是珠海市区保存最完整的历史文化古村落,距今已有780多年历史,位于南屏镇东部,毗邻澳门。北山古村始建于南宋淳祐年间(约1240年),由南雄珠玑巷的杨氏先祖迁居至此,明清时期形成完整村落格局。现存建筑多为清代至民国时期遗存,2009年获评“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2023年入选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
杨氏大宗祠建于清同治年间(1862-1875年),采用硬山顶青砖木结构,占地面积8838平方米,是珠海现存规模最大的祠堂,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传统民居则保留80栋广府风格民居,以“三间两廊”布局为主,装饰木雕、石雕、砖雕工艺。
中共早期革命家杨匏安的故乡,村内建有杨匏安陈列馆,系统展示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生平事迹。杨氏大宗祠内设家风家训展示区,近年开展红色教育活动40余场,覆盖超4000人次。
自2007年启动古建筑活化利用以来,北山形成文商旅融合生态圈,截至2024年吸引220余家网红商户入驻,日均客流量超2万人次。2024年客流量突破500万人次,其中港澳游客占比30%。主要业态包括国际美食、文创手作等,年均举办北山国际音乐节、艺术市集等活动。

珠海北山村是珠海市区保存较为完整的历史文化古村落,开村于南宋,形成于明清时期,距今已有780余年历史。其历史价值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首先是建筑与文化价值,现存108栋历史建筑中,包含11座古祠堂和80栋广府民居,其中杨氏大宗祠是珠海现存规模最大的祠堂,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村完整保留了明清时期的岭南建筑风格和宗族文化,如杨氏家族的宗族历史可追溯至元代,历经7次修谱记录,形成了独特的家风文化。
汽车是民俗与人文价值,村内流传着“千叟宴”“开灯”“送灶”等特色民俗活动,每年正月十五举办大型敬老活动,展现传统社会结构与社区凝聚力。此外,这里是华南地区系统传播马克思主义先驱杨匏安的故乡,保留着与其相关的陈列馆和历史遗迹。
还有就是现代活化价值。近年来,北山村通过“文—旅—城—人—产”融合发展模式,将古建筑活化与艺术、商业结合,形成220余家商户的文旅商圈,吸引80%的青年群体和30%的港澳游客。例如杨氏大宗祠被改造为国际音乐节举办地,带动文化交流与经济发展,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文旅融合的典范。

珠海北山古村落以780多年历史为底蕴,通过“活化古建+艺术赋能”模式,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色,首先是古建活化与业态融合。传统建筑如财帛庙、康真君庙等通过“修旧如旧”原则保留原貌,白天作为凉茶铺、书店等商业空间,夜晚转型为音乐酒馆、艺术展览空间,实现功能转换。杨氏大宗祠等90栋历史建筑中,既有省级文保单位的庄重,也有融入现代设计的文艺场所,如旧物仓等网红打卡点。
其次是传统文化传承。保留新春敬老宴、龙狮表演、茶果制作等传统习俗,并融入现代艺术活动。例如,北山音乐节通过音乐与艺术的结合,吸引大量年轻人参与,成为国际文化交流平台。
再就是红色文化根基。作为华南马克思主义传播先驱杨匏安的故乡,村内设有陈列馆介绍其革命事迹,红色基因与古村历史交织,形成独特的精神标识。
还有国际化社区建设。依托港珠澳大桥区位优势,吸引港澳青年创业,打造“国际村”。目前已有青年创业孵化器、艺术工作室等新型业态,成为大湾区文化创新的前沿阵地。

珠海北山村是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融合了历史古韵与自然景观,以岭南文化和现代文旅融合为特色。历史底蕴厚重的北山村始建于南宋(约1240年),形成于明清时期,现存108栋历史建筑,包括11座古祠堂和80栋广府民居。杨氏大宗祠是珠海现存规模最大的祠堂,采用硬山顶青砖木结构,保留传统雕刻工艺,至今仍是村民举办节庆的重要场所。
通过古建筑活化利用,北山村将传统元素与现代艺术结合。杨匏安陈列馆是展示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家杨匏安的生平事迹,成为红色教育基地。停云书房原为私塾旧址,现改造为融合阅读与文创的空间。北山会馆原为康真君庙等古建筑,现发展为中西文化创意产业基地。
村落保留青砖灰瓦、百年老榕树等传统元素,同时融入艺术装置和创意业态。旧物仓老戏院改造的复古市集,展示传统手工艺品。涂鸦墙与独立书店成为现代艺术与古建筑融合的公共空间。
2024年入选“广东省旅游促消费优秀案例”,日均客流量超2万人次。2024年吸引220余家商户入驻,涵盖非遗美食、文创、艺术市集等多元业态,港澳游客占比达30%。(记者/续炳义,媒体人、江苏大学特聘教授、海南省侨联特聘专家、国际华文媒体联盟主席、国际文化产业智库主席、马来西亚海内外传媒集团主席、海内外杂志社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