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海内外传媒集团记者陕西宝鸡报道)2025年9月9日,由中国侨联指导,陕西省侨联主办,宝鸡市侨联协办,《华商报》社和华商国际传播中心承办的““追梦中华·庚续华夏文脉”2025海外华文媒体陕西采访行在陕西省侨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尚小红的带领下走进陕西宝鸡市采访。来自马来西亚、加拿大、德国、南非、美国、埃及、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等12个国家和地区的19位海外华文媒体代表,以及新华社、陕西日报、华商报等3家国内涉侨媒体参加了此次采访行。

宝鸡古称陈仓,典故“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发源地,嘉陵江源,建城于公元前762年,公元757年因“石鸡啼鸣”之祥瑞改称宝鸡,是关天经济区副中心城市、陕西省第二大城市。宝鸡是中华文化重要支脉宝学(宝鸡之学)所在地,有八千年文明及2770余年建城史。誉称“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佛骨圣地、社火之乡,周秦文明发祥地、民间工艺美术之乡”。远古姜水育炎帝,商末周原兴周、凤雏宫奠定四合院庭落模型,春秋雍城兴秦,镇国之宝石鼓、何尊、毛公鼎等出自于此,法门寺藏佛骨,西府社火、凤翔木版年画、泥塑等彰显中华工艺。宝鸡是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十大生态宜居城市之一,中华环境奖、中国人居环境奖获得城市。宝鸡也是我国西部工业重镇、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新材料研发生产基地、中国钛谷。宝鸡位于陇海、宝成、宝中铁路交汇处,是我国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
2023年,宝鸡市地区生产总值比2022年增长3.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3.1%;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 3.3%。三次产业结构比为9.1:56.4:34.5。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0.1%。财政总收入283.34亿元、比2022年增长13.9%,财政支出418.77亿元,比2022年增长4.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448元,比2022年增加2060元,增长5.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184元,比2022年增加1399元,增长8.3%。全年城镇新增就业5.5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95%,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97.2万人。


宝鸡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具有多重文化标识,首先是周秦文明发祥地,宝鸡是周王朝发祥地,周原遗址(今岐山县)是西周早期政治中心,古公亶父在此建立早期国家组织。秦国曾迁都汧渭之会(今陈仓区),为统一六国奠定基础。
其次是青铜器之乡,宝鸡出土了大量西周青铜器,何尊、毛公鼎等器物上铸有“中国”铭文,印证了其作为西周政治文化中心的地位。
还有这里是佛教文化圣地,法门寺藏有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被誉为“世界第九大奇迹”,成为佛教信徒朝圣之地。
这里还是民间艺术之乡,凤翔木版年画、泥塑等传统工艺体现了中原文化与西部特色的融合,展现了宝鸡作为文化枢纽的地位。

海外华文媒体通过深度报道、文化传播和招商推介等方式宣传宝鸡,首先是深度报道与文化传播,海外华文媒体将深入宝鸡实地采访,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宝鸡的历史文化、工业基础和文旅资源。例如,青铜器博物院、长乐塬抗战遗址等地的实地报道,将展现宝鸡作为“周秦故里”的文化底蕴,以及现代工业与生态融合的发展现状。
其次是招商与文旅推介,宝鸡市在启动仪式上举办招商文旅推介会,重点介绍工业园区、文旅项目和投资环境。海外华文媒体将结合当地经济特色,如眉县猕猴桃产业园区、宝钛集团等案例,向国际市场推广宝鸡的产业优势和合作潜力。
最后是价值传递与全球传播,海外华文媒体被赋予“文化的翻译者”和“价值的守护者”角色,通过传播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成果,促进中华文化与世界多元文化的交流互动。例如,马来西亚《海内外》杂志社社长续炳义表示将聚焦陕西改革开放故事,通过海外渠道讲述中国发展成就。(记者/续炳义,媒体人、江苏大学特聘教授、海南省侨联特聘专家、国际华文媒体联盟主席、国际文化产业智库主席、马来西亚海内外传媒集团主席、海内外杂志社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