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宝塔山,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建于唐代宗大历年间,是延安革命遗址的组成部分,也是延安市的标志性建筑。宝塔山融历史文物和革命遗址为一脉,集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为一体,占地面积360000平方米,海拔1135.5米,为周围群山之冠。宝塔山于1961年被国务院批准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宝塔山所在延安革命纪念地景区被文化和旅游部评定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宝塔山先后被评为国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省级平安景区和省级文明风景旅游区。

岭山寺塔,又名延安宝塔,古称丰林山塔、嘉岭山塔,建于唐代宗大历年间,唐,明代曾重修塔身,清代也曾多次修缮,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塔高44米,塔基周长36.8米,为八角九层楼阁式砖塔。宝塔内辟有南北两座塔门,北门额书“俯视红尘”,南门额书“高超碧落”,北门内有阶梯,可登临塔顶。宝塔外,山上还有宋代摩崖石刻、范公井、烽火台、摘星楼、日本工农学校旧址、嘉岭书院、古城墙、古城寨遗址、明代铁制洪钟等文物古迹及古今名人诗词碑、纪念林等景观。

在历史上,延安宝塔山的存在,是与“黄金锁骨菩萨”的故事联系在一起的。《续玄怪录》和《太平广记》卷101“延州妇人”条目记载:“昔,延州有妇人,白皙,颇有姿貌,年可二十四五,孤行城市,年少之子,悉与之游,狎昵荐枕,一无所却。数年而殁,州人莫不悲惜,共醵丧具,为之葬焉。以其无家,瘗于道左。大历中(公元776年—779年),忽有胡僧自西域来,见墓,遂趺坐,具礼焚香,围绕赞叹数日。人见,谓之日:此一淫纵女子,人尽夫也。以其无属,故瘗于此,和尚何敬耶?僧曰:非檀越所知,斯乃大圣,慈悲喜舍,世俗之欲,无不徇焉。此即锁骨菩萨,顺缘已尽。圣者云耳不信,即启以验之。众人即开墓,视遍身之骨,钩结皆如锁状。果如僧言。州人异之,为设大斋,起塔焉。”可以看出,书中描述的延州妇人其实是锁骨菩萨的化身,她为了普度众生,不惜忍辱负重满足人间私欲,死后又遭世人鄙视,后被胡僧说破,即启发民众‘知耻’而觉悟,并为其设大斋,建宝塔。这一传说也印证了中国唐、宋特定时期内,佛教盛行的历史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