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吉沙系维吾尔语,意为“新城”。清《西域图志》作英噶萨尔。自古就是叶尔羌与喀什噶尔间的重镇,清代设军台于此。乾隆二十四年(1759)平定大、小和卓木叛乱后,定名英吉沙尔。英吉沙县隶属新疆喀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昆仑山北麓,塔里木盆地西缘;东部与莎车县接壤,西南、西北与阿克陶县相接,东北与疏勒、岳普湖两县毗邻;行政区域面积为3425平方千米。是著名的“中国小刀之乡”、“中国色买提杏之乡”、“中国达瓦孜之乡”。是古代陆地丝绸之路的驿站,南疆八大重镇之一。英吉沙县辖2镇12乡,耕地面积38.03万亩,有维吾尔、汉、回、乌孜别克、柯尔克孜、哈萨克等,2019年末,英吉沙县户籍人口为307083人。2019年,英吉沙县地区生产总值456760万元,第一产业增加值131569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88727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663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97943万元。2018年9月25日,获得商务部“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荣誉称号。2020年,英吉沙县退出贫困县序列,实现脱贫摘帽。

英吉沙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昆仑山北麓,塔里木盆地西缘;东部与莎车县接壤,西南、西北与阿克陶县相接,东北与疏勒、岳普湖两县毗邻。行政区域面积为3425平方千米。地质地貌英吉沙县境属新生界第四系上更新统塔里木盆地南缘的西喀什拗陷区。界于天山与昆仑海西褶皱带之间,呈扇状,东部开阔,向西收缩,直通国境。中新生代岩层的褶皱构造,在喀什西北的天山山前褶皱的喀什-阿图什背斜与南部昆仑山山前褶皱的英吉沙背斜之间,构成宽缓的大向斜。第四纪以来,一直处于相对下陷状态,而山区则不断隆起,后随着山区冰川活动及水流作用带来的大量碎屑物质为大向斜所接纳,遂成为由西南向东北倾斜的宽广的库山河冲积平原,覆盖巨厚的第四纪沉积物,成为英吉沙县前山地带和库山河冲积平原的地质基础。而在这巨厚的覆盖层下面,则分布着不同地质年代发育的不同地层。

“达瓦孜”是新疆维吾尔族一种古老的传统杂技艺术,“达”在维吾尔族是“悬空”之意,“瓦孜”是指嗜好做某件事的人,“达瓦孜”便是专指高空走绳。在新疆出现两千多年的历史,衰败于民国时期,新中国成立后,在英吉沙县重新崛起。“达瓦孜”用料:白蚕丝、各种布料、棉线、厚纸、胶水、针子、木楦子、冰糖、带花纹丝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