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几次参访淮安的张纯如纪念馆,每次都痛苦是相同点,每次又有不同的思维与想法,曾从“悼念张纯如”、“难忘的记忆”和“叠加的痛苦”等几个角度去报道她,这次本来我还想用“叠加的痛苦”这个角度来写,后来细想想这个题目有点太悲催,如果从民族之痛、张纯如之痛、社会之痛去写这个叠加的痛苦,可能会触痛某些人的神经,从而引来一些讨伐声,想来想去这次就用“不能忘却的纪念”这个标题展开写张纯如比较中性些。
张纯如是用痛苦的心情去挖掘整理我们中华民族的痛苦事件,讲述着民族的痛苦故事,从而在痛苦中不能自拔,造成了她自己的痛苦结局,给她的家庭带来了痛苦的悲哀,也给社会带来了永久的纪念。今天我们站在张纯如纪念馆里能否反问一下,张纯如在为民族的苦难事件奔走呼唤时,在受到右翼组织的恐吓打压时,正义为何在她那里缺席?如果有强大的后盾支撑着张纯如,或许她本人不是这个结果,从这个角度来看,张纯如有无奈才有自杀,这又是社会的痛苦,所以我说“叠加的痛苦”更贴切。联想到目前国际传播界“西强我弱”的局面,我们海外的华人华侨能否抛弃个人恩怨,丢掉“内斗内行,外斗外行”的狭隘观念,像犹太人那样去抗争去战斗,共同配合中国政府去改变“西强我弱”的局面。我们无法对华人遵守移民居住国的法律,维护居住国民族的利益而提出异议,但是当居住国民族的利益与你自己的中华民族的利益发生碰撞时,当你居住国政府有灭掉中华民族的野心时,你还能去维护居住国的民族利益?中国侨联为什么提出“追梦中华”这个词汇去组织海外华文媒体去大讲特讲中国故事,传中国声音,我理解就有寄望海外侨胞不忘根本,为改变“西强我弱”的国际传播格局做出自己的努力,为民族利益高于一切这个大局去思去讲去拼搏。张纯如出生美国,有着优越的家庭生活环境,她仍能为了民族的利益而拼搏奋斗,直至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真的值得我们去推崇去追随去敬仰。
我们写纪念张纯如的文章绝不仅仅是为了痛恨日本军队南京大屠杀的罪行,也不仅仅是为了惋惜张纯如这个年轻的生命,更重要的是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铭记历史,珍爱和平”是我们原本的所思所想所盼。
张纯如是出生在新泽西州的第二代美国华裔。张纯如的引人注目之处在于,她善用新颖独特的手法描述华人在中国和美国的生活,揭示鲜为人知的中国历史和美国华人史的重要史料,其代表作有《钱学森传》《南京大屠杀》《华人在美国》等作品。特别是1997年出版的《南京大屠杀》描写了日军在南京强奸、虐待、杀害大批中国平民的详情,被纽约时报列为推荐读物,被书评称为年度最佳书籍之一。
1997年12月,南京大屠杀60周年之际。张纯如在此前用近三年的时间,在世界各地访问了许多幸存者,参阅了大量的历史文献,在各种触目惊心资料的基础上,撰写、出版了英文版《南京暴行》。此书一经问世,就震惊了西方世界,在随后数年内再版十余次,印数已近百万册。张纯如用自己无可挑剔的努力和勇气,直面了人类历史上那一段惨绝人寰的记忆,她告诉世人,人类同胞相残的历史是漫长而凄惨的,而没有哪几次劫难能与二战期间的南京大屠杀相比。哈佛历史系系主任、中国现代史教授威廉·柯比在该书《序言》中写道:“南京的暴行在西方已几乎被人们遗忘,所以,本书的问世尤显重要。张小姐把它称作‘被遗忘的大屠杀’,将二战期间在欧洲和亚洲发生的对数百万无辜者的屠杀联系在一起。”
张纯如在写《南京大屠杀》时,不过二十几岁的年纪。很难想象,她做了多少努力,才有力量支撑自己在人生最美好的年纪,每天与南京大屠杀那段残忍血腥的历史为伴,她要把那些砍头、活焚、活埋、在粪池中溺淹、挖心、分尸等等酷刑,一字一句的写出来。
看看张纯如在《南京大屠杀》一书中的片段,你就能想象到张纯如当时的心理压力和在情感上的愤怒,书中有这样的片段:在他的前面两排俘虏中,有一位孕妇开始为自己的生命抗争,她拼命的抓打那个试图将她拖出去强奸的士兵,拼命反抗。没有人过去帮她,最后,那个士兵将她杀死并用刺刀剖开了她的肚子,不仅扯出了她的肠子,甚至将蠕动的胎儿也挑了出来……。
这一幕在书中不是孤例,1937年12月13日,30个日本兵来到位于南京东南部新路口5号中国人家里。他们杀死了前来开门的房东,接着杀死了跪下来求他们不要杀死其他人的姓夏的房客。当房东太太质问他们为什么杀死她的丈夫时,他们也把她打死了。夏太太抱着她1岁的婴儿藏在客厅里的一张桌子下面,日本人把她拖出来。他们剥光她的衣服并强奸了她,然后把刺刀刺入她的胸膛。这些士兵们还把一个香水瓶插进她的阴道,并用刺刀杀死了那个婴儿。当他们走到另一个房间时,他们发现了夏太太的父母和两个十几岁的女儿。那老奶奶为了保护两个孙女免遭强奸,被日本兵用左轮手枪打死了;那老爷爷紧紧抱住妻子的尸体,也立刻遭到枪杀。接着士兵们剥光这两个女孩的衣服并轮奸了她们:16岁的女孩被两三个人轮奸,14岁的女孩被3个人轮奸。之后日本人不但刺死了那个大女孩,而且把一根竹竿插进她的阴道。那小的一个只是被刺死,这才没遭到她姐姐和她母亲遭到的暴行,一个外国人后来写到这个场面。在另外一段中写道,士兵还刺伤了另一个8岁的女孩,当时她和她的4岁的妹妹藏在床上的毯子下面。那个4岁的女孩在毯子下面待的时间太长,差一点被闷死,由于缺氧,她在以后的一生中一直遭受严重的脑损伤的折磨。几乎没人知道,日本的士兵用刺刀挑起婴儿,活活把他们扔进开水锅里,他们结帮奸淫12岁到80岁的妇女,一旦她们不再能满足他们的性要求,就把她们杀死。一个日本士兵说,“我砍过人头,饿死过人,也烧死过人,还活埋过人,在我手下死去的人有200多。这真可怕,我简直成了动物并干了那些无人性的事。实在难以用语言来描述我当时的暴行。我真是个魔鬼。”这是永富角户,曾经的一名日本士兵的原话。
成书后,她又遭遇日本右翼势力的报复和骚扰。她不断接到威胁信件和电话,这使得她不断变换电话号码,不敢随便透露丈夫和孩子的信息,她曾经对朋友说,这些年来她一直生活在恐惧之中。后来她患上忧郁症。2004年,她在自己的车中开枪自杀。时年36岁。
要说南京大屠杀和她有什么关系。南京大屠杀本于她,没有半分关系。在接触到南京大屠杀之前,她和大多数人一样,过着简单而幸福的生活。她从美国的伊利诺伊大学毕业,又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得写作硕士学位。她完全可以走任何一条别的路,去实现人们羡慕的"美国梦"。但是,张纯如选择研究这样一段历史,并且将《南京大屠杀》这本书呈现给世人,甚至为此而献出年轻的生命。她让更多人知道了这段历史,她让更多人看到了日军曾在中国土地上犯下的种种罪行。这些白纸黑字,是她曾经为南京大屠杀奔走的证明。
每次参观张纯如纪念馆时,我的心都是酸酸的,每次都是含着眼泪进行参观,叠加的痛苦成了叠加的记忆,读了张纯如写的《南京大屠杀》这本书,看到了不寒而栗的累累尸骨,看到了侵略者的种种暴行记录,感觉到了什么叫禽兽不如,我们不禁要问一声日本的迷者,你们感觉到了"不寒而栗"吗?你们知道什么叫"禽兽不如"吗?我们为什么要重温这个痛苦和耻辱,不是为了增加民族仇恨,而是要记住历史,避免历史的重演。
80年前的那场血雨腥风,成为整个南京城,整个中国,一道无法磨灭的伤痕。这是人类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幕。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入南京,40多天灭绝人性的大屠杀,让30多万生灵惨遭杀戮。有历史学家估算,如果把南京死难者的手连接起来,可以从南京一直拉到杭州,足有320多公里长,这一段沉痛历史,从来不只是历史学家的历史,而是每个中国人的历史,汇集爱国情感的力量,构筑民族记忆共同体,国殇民难才不会重演,复兴意志才更加强劲。
悲痛会随时间久远而湮没,但历史的启示不会,历史记忆需要时常擦拭,人类道义需要不断砥砺,民族精神需要时常检阅纪念张纯如是要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而不是要延续仇恨,记取历史的启示,凝聚起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国家力量和人类共识。
历史总会前进,正义不会独行,国际社会共同谴责反人类暴行,就是为了共同建设一个持续繁荣、更加安全的世界,作为海外华文媒体队伍中的一员,我们要怎么做,我们会怎么做,我们又能怎么做?
我们愿以赤子之心和专业品格,用清晰、理性、真切、客观、公正的声音沟通海内外,联动五湖四海,链接你和我。把讲中国故事,传中国声音,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我们海外华文媒体人的责任和义务,把"传播海内外,筑我华夏魂"作为我们媒体人的初心与梦想,把中国的经济建设成果和文化繁荣景象写出来发出去,让世人知道,把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感人故事讲给你听、他(她)听、世界听,张纯如,你走了,我们来了,来到了你的故乡,来到了你的感人事迹里,我们赞美您的家国情怀和民族精神,愿意续写你的所想所愿。(记者/续炳义,马来西亚海内外传媒集团主席、国际华文媒体联盟主席、海内外杂志社社长)